李洪春
(唐山曹妃甸实业港务有限公司)
摘 要:本文主要就减速机漏油的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,着重探讨了造成减速机漏油的各种原因,通过对漏油减速机实施相应改造与防治,基本解决了减速机漏油的问题。本文在此提出了自己的观点,可供同行参考。
关键词:减速机;漏油;分析;防治
前言
减速机一旦漏油,不仅造成能源损失,而且污染环境,严重时会引起减速机少油、断油,使齿轮啮合面磨损加剧,进而发生咬焊或剥离,导致设备事故。减速机漏油现象较常见,也难以根治。通过采用以下防治措施,基本上控制了减速机漏油的现象,延长了减速机的使用寿命,保证了生产设备良好稳定的运行。
一、减速机漏油现象概述
1、通气不顺引起的漏油。由于减速机工作环境的限制,从而会引起减速机通气不顺,通气器堵塞等现象。一旦减速机内气体无法正常排出,将会导致减速机内温度迅速升高。此时减速机内的气压随着减速机工作温度的升高而增大,将会使减速箱内润滑油在压力的作用下,从缝隙处漏出。
2、安装精度不高引起的漏油。减速机在启动时承受巨大的动载荷,一旦减速机的安装精度达不到标准要求,将导致减速机底座螺栓松动,从而加剧减速机的振动,使减速机高、低速轴孔处的密封圈磨损加剧,使润滑油流出。
3、加工精度不良引起的漏油。由于减速机箱体配合面加工精度不高、公差不合适以及装配不符合要求等因素的存在,都会形成减速机漏油的可能。
4、结构设计不合理引起的漏油:一是检查孔盖板太薄,上紧螺栓后易产生变形,使结合面不平,从接触缝隙漏油;二是减速机制造过程中,铸件未进行退火或时效处理,未消除内应力,必然发生变形,产生间隙,导致泄漏;三是箱体上没有回油槽,润滑油积聚在轴封、端盖、结合面等处,在压差作用下,从间隙处向外漏;四是轴封结构设计不合理。早期的减速机多采用油沟、毡圈式轴封结构,组装时使毛毡受压缩产生变形,而将结合面缝隙密封起来。如果轴颈与密封件接触不十分理想,由于毛毡的补偿性能极差,密封在短时间内即失效。油沟上虽有回油孔,但极易堵塞,回油作用难以发挥。
5、加油量过多。减速机在运转过程中,油池被搅动得很厉害,润滑油在机内到处飞溅,如果加油量过多,使大量润滑油积聚在轴封、结合面等处,导致泄漏。
6、检修工艺不当。在设备检修时,由于结合面上污物清除不彻底,或密封胶选用不当、密封件方向装反、不及时更换密封件等也会引起漏油。
二、减速机漏油防治对策分析
1、优化减速机工作环境,保障其通气舒畅。对于工作在恶劣环境下的减速机,尽可能给减速机加上一个防护罩,杜绝灰尘进入通气孔。同时加强对减速机的点检与打扫,确保箱体上的灰尘得到及时清理,使减速机通气的流畅。减速机内压大于外界大气压是漏油的主要原因之一,如果设法使机内、机外压力均衡,漏油就可以防止。减速机虽都有透气帽,但透气孔太小,容易被煤粉、油污堵塞,而且每次加油都要打开检查孔盖板,打开一次就增加一次漏油的可能性,使原本不漏的地方也发生泄漏。为此,制作了一种油杯式透气帽,并将原来薄的检查孔盖板改为6mm厚,将油杯式透气帽焊在盖板上,透气孔直径为6mm,便于通气,实现了均压,而且加油时从油杯中加油,不用打开检查孔盖板,减少了漏油机会。
2、畅流。要使被齿轮甩在轴承上多余的润滑油不在轴封处积聚,必须使多余的润滑油沿一定方向流回油池,即做到畅流。具体的做法是在轴承座的下瓦中心开一个向机内倾斜的回油槽,同时在端盖直口处也开一缺口,缺口正对回油槽,这样多余的润滑油经缺口、回油槽流回油池。
3、严格作业,保证减速机安装精度。在减速机的安装作业中,采用先进的测量仪器,确保减速机安装的水平度与垂直度,减小减速机的震动程度。另外加强减速机的点检力度,时间内消除减速机螺栓松动现象,保证减速机工作的平稳。
4、对于减速机箱体结合面加工精度不高、装配不合理引起的漏油,防治措施如下:对箱面结合处进行再次打磨精整,保证上下箱体配合精度;上下箱体安装时,在合箱面均匀涂抹一层密封胶,形成一个封闭的连续胶圈,从而消除合箱面的漏油现象。
5、结构设计不合理是造成减速机漏油的主要原因,由此产生的漏油现象是防治工作中的难点,也是本篇文章所讨论的重点。
一是减速机通气孔的设计改造。一些减速机生产厂家为了节约成本,经常在观察孔盖板下开设通气孔,如此设计,一方面减速机齿轮油容易从观察孔盖板下通气孔处泄露;另一方面通气孔容易进入灰尘造成堵塞,使减速机的油温升高。通过改造,在观察孔盖板上专门安装通气装置。这样不但保证了检查孔盖板处不易漏油,而且使减速机通气畅通无阻。
二是减速机端盖的设计改造。对于采用嵌入式轴承端盖的减速机。这种端盖设计对配处的加工精度有很高的技术要求。据统计,多数采用嵌入式端盖密封的减速机,在使用一定期限以后经常会出现漏油的现象。针对以上现象,我们对嵌入式端盖密封进行改造。在端盖上添加一个或两个密封圈,这样不仅降低了端盖加工的精度而且起到了很好的密封作用。
三是减速机输入、输出轴孔处密封的设计改造。减速机输入、输出轴颈与通盖之间的密封属动面密封。目前,大多减速机采用的密封方式为骨架密封。但由于减速机通常工作在高温、高粉尘、强振动的环境下,一旦灰尘进入油液,容易加剧密封圈的磨损,导致密封圈失效从而引起润滑油泄露。对此,设计密封方式,即在输入、输出轴的通道处用聚四氟乙烯制成挡油环作旋转接触,当飞溅的润滑油从轴承进入挡油环时,都被离心力抛回轴承或箱体内。经实践证明,采用如此设计效果良好,且具有加工、装配方便,容易修理的优点。
6、采用新型密封材料。对于减速机静密封点泄漏可采用新型密封材料粘堵。减速机大修时,在接合面、端盖上涂D05硅橡胶密封胶代替早期产品,一般不会出现泄漏。如果减速机运转中静密封点漏油,可用表面工程技术的油面紧急修补剂粘堵,从而达到消除漏油的目的。
7、认真执行检修工艺。在减速机检修时,要认真执行工艺规程,油封不可装反,唇口不要损伤,外缘不要变形,弹簧不可脱落,结合面要清理干净,密封胶涂抹均匀,加油量不可超过油标尺刻度。
8、擦拭。减速机静密封点通过治理,一般是可以达到不渗不漏的,但动密封点由于密封件老化、质量差、装配不当、轴表面粗糙度高等原因,使得个别动密封点仍有微小渗漏,由于工作环境差,煤尘粘到轴上,显得油乎乎一片,所以需要在设备停止运转后,擦拭轴上的油污。
三、结语
减速机在工业生产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,由于工作环境、使用方法、维护方式以及设计缺陷等原因的存在,减速机在运行过程中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漏油现象。减速机漏油不仅污染环境、造成润滑油浪费,甚至会出现因缺油引起的减速机打齿故障。如何有效地防治减速机漏油是企业正常生产的有效保障。调查表明,减速机漏油的部位主要出现在观察孔处、箱体结合面以及输入、输出轴孔处。导致减速机漏油的原因较多,本文以上就此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,可供同行参考。
参考文献:
[1]朱延彬.润滑脂技术大全(第二版)[M].北京:中国石化出版社,2009.
[2]濮良贵,纪名刚.机械设计[M].北京: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5.
来源:《城市建设理论研究(电子版)》2012年14期